香港街頭代表文化
近年香港吹起反MK的風.週街都有人話Anti-MK,網上有好多人都自稱憎MK.但究乜野先係MK?等我從我研究文化同創作方面講下我既理解.
其實MK己經係香港街頭文化既代表,而MK並不是一種衣著文化.等於Hip Hop並唔係淨指D衣著文化,Punk唔係得個頭.首先以字面解MK為何物?旺角的縮寫.而旺角為香港中產及公屋階層娛樂大集中地,可謂龍蛇混集.其中旺角最具代表的人就是那班江湖人仕.MK中佢地大晒,蝦蝦霸霸,打人,收保護費...
從電影中反映出MK文化
香港的古惑仔片完全反映了MK這香港文化.而且聞名海外,海外華人子女看完古惑仔片就完全入晒腦.以為香港gangster係咁威tim.以此為根本,可把香港獨特的古惑仔電影及文化納入MK.
MK 衣著文化
我個人把MK分成2大類
1.典型MK古惑仔
衣著:窄身黑衫,小喇叭,金毛,食煙,紋龍....
行為:惡霸,粗俗,行古惑
2. 跟風派MK
衣著:著hip hop/punk/扮板仔
行為:在街上蝦蝦霸霸,成日話有跟人.
呢類MK通常反典型MK人仕(黑衫,小喇叭,金毛...),而且以潮流型人自居
正式為班跟風派MK.因為自已找不到自我style就亂跟風
MK之所以成為香港代表文化.其中最重要一環是"跟".跟風,跟大佬,跟.......反映了香港人一定要有指標做人的心態.衣著要有潮流指標,市場要有大市指標(股票專家),政治要有穩定指標(美國,中國局勢完全拉住香港人走),娛樂也要有潮流指標(一時興韓國片就全部人去看),行MK也要有勢力指標(撻朵).其實那班跟住日本潮流走的潮流型人都可以算是跟風派MK.他們在意識形態上,也是從跟風找尋自己型象.
MK是香港根深蒂固的文化,反映在MK文化中.我地個個也是MK文化中成長,古惑仔電影由細睇到大,荼餐廳細浦到大由.但是對MK喜惡因人而議.我反對MK跟風文化,但MK中也有跟出來的型人....型唔型好主觀,做自己,永遠係最型.
希望看到此文章的人日後在叫"叫MK時都想一想MK是什麼先.美國人對HipHop街文化Graffiti,反左幾十年.禁之不絕,同MK文化的犯罪活動一樣,社會永遠是反街頭文化.但為何香港的HipHOp友同板仔要"仇視"MK?大家也是跟風...Punk反政府,反基督.在England也野得社會反感.為何在香港會有一班PUNK友反MK?其實大家同在MK文化中成長....何必呢?點解我地唔正式創出香港文化,下下要跟美國,日本,韓國?
MK=旺角(MongKok)
話人MK, 等於話人好似旺角咁, 低俗, 污糟, cheap, 冇內涵, 娘丙, 帶點深圳, 大陸feel. 又只懂得跟隨那些白痴潮流. 冇個人主見.
所以MK=旺角(MongKok)=黑社會=古惑仔
Punk文化簡介:
以無政府主義 (ANARCHY) 為思想,反封建, 反政府, 反束縛,反傳統的性格,求開放為目標; 以音樂, 自我認同, 擴散, 衣著打扮為武器. 企圖打破社會對青年人思想的枷鎖. 酒吧, 夜店是 PUNK 友的集中地; 音樂是他們的共通語言; 反叛是他們強項.
punk音樂的類型:
Pop-Punk: 一種商業化的punk,極為旋律,有快有慢,好容易接受,好鬼順耳,歌詞多圍繞女人、情場失意、自我嘲諷等,好似香港歌咁款。係九十年代初興起,一些地下樂隊玩都果段時期的音樂變上主流,極著重宣傳廣告,差不多或直頭成為一盤生意,音樂推廣都普邏大眾。我本人覺得音樂上好,但歌詞方面唔正囉,咁鬼大路。
eg. Green Day / The Offspring / Blink 182 / MxPx / The New Found Glory / The Riverdales / Mr. T Experience / Limp / Sum 41 / Weezer / Jimmy Eat World / The Ataris / Dynamite Boy / The Donnas /
Old-School Punk: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傳統音樂,唔大著重旋律,好此講而唔似唱咁,但其實佢地係唱緊,聽得多就慣。歌曲簡單短暫,當時錄音音質比較差。
eg. / Black Flag / The Circle Jerks / Descendents /
Punk Rock Revival: 最具punk風格的一種類型。歌曲快,會比較沉重,圍繞歧視、生態同其他社會現象,非主流,但歌曲亦容易入耳,而且不算大地下,要搵都唔會太難,可以容合其他音樂風格形成如punk-metal等。主要根底是要「復興」。即New-School Punk,流行如加州,與前英式punk略有不同。
eg. / Bad Religion / Pennywise / NOFX / I Against I / Down By Law / Pulley / Tilt /
Punk服飾特色:
Punk衣物的最大特色 , 就是運用了許多扣環, 繃帶, 扣針, 打釘, 拉鍊以及反車線.
其實這都是在透露一種反政府, 反束縛的表現, 除此之外, Punk服飾最常的用色就是紅黑白
雖然色調簡單, 但卻很smart . 另外『 A 』字也是Punk的一個很代表性的字母,
它也就是ANARCHY的縮寫, 也就是無政府主義的意思!
70年代時的Punk, 可能是屬於比較誇張, 比較大膽的, 整套的配備非常齊全,
像是纏帶式的設計以及蘇格蘭裙的大量運用,都是比較狂野的感覺! punk友喜愛set punk頭,著破爛衣服,目的係相宣洩人有人權,人係自由的,我行我數的風格
80年代, 打 "釘" 就是一個很具體的表現, 也是80年代很具代表性的打扮,
尤其是一件皮外套, 本來只是簡單的皮衣, 如果經過自己D.I.Y.製作,
所呈現出來的感覺絕對是獨一無二的!
90年代之後,Punk反而漸漸演變成一個元素了
即是, 不一定需要整體的Punk style才有Punk的感覺
其實只要一個小小的配件, 例如手環, T 恤或是皮帶, 都很能傳達Punk的味道!
Photo:http://www.stuarttownsend.org/punk.jpg
gangster







DJ: [







-
(結成團伙的)歹徒,匪盜,流氓[C]Quite a few people are interested in seeing movies about American police and gangsters.不少人對看美國警匪片很感興趣。
graffiti
KK: []
DJ: []
(graffito的複數形式)graffito
KK: []
DJ: []
n. (名詞 noun)
【義】刻於牆上或岩石上的畫(文字)punk1
KK: []
DJ: []
n. (名詞 noun)
【俚】生手;年輕無賴漢;笨蛋;男同性戀者 "龐客"(一種服裝髮式怪異嚇人的搖滾樂師)a. (形容詞 adjective)
【俚】無用的;下等的;不健康的 "龐客"的punk2
KK: [
]
DJ: []
n. (名詞 noun)
火絨;(用作引火物的)朽木anarchy
KK: []
DJ: []
n. (名詞 noun)[U]
無政府(狀態) 政治混亂,無法無天Anarchy reigned following the death of the king.國王死後出現了無政府混亂狀態。 無秩序;混亂moral anarchy道德混亂MK 文化,為香港地道用語,即旺角文化(旺角英文為Mong Kok),是香港獨特的社區文化,是近年由潮流文化所帶出的。由於旺角區是香港主要售賣潮流物品的集中地,亦有很多針對年輕人的娛樂場所(如:卡拉ok和戲院)和商場,漸漸成為很多追求潮流的年輕人人結集和約會的勝地。而MK人則是專指旺角地區出沒的部份年輕人,但並不一定指為居住於旺角區的青少年。一般來說,男性俗稱為MK仔,女性則俗稱MK妹。有部份人帶貶抑性質地以MK人統稱他們,指責他們貪慕虛榮或只愛盲目追逐潮流,並且歸類他們為無所事事的不良少年,言行與品味低俗。
右圖為典型MK 人示意圖,但是他們的衣著是會隨著當是潮流而改變的。例如,今時今日的MK 人大多不會再穿著黑色衣物、喇叭褲等;現在的MK 人因受了日式的朋克文化及視覺系衣著影響,他們大多愛穿著花花碌碌的上衣及窄腳褲。
特別留意的是,MK 人是不會自稱為「MK 人」的,因為此字含貶意,而且他們亦不認為自己的行徑、衣著有問題。
MK人的一些坊間定義
誇張打扮。(例: 個子矮小而配以很高的髮型;胡亂配搭一身的名牌衣著)。
紋身 (例:一群MK人或MK人情侶在貼紙相炫耀紋身)。
喜愛抽煙。
個性容易衝動。
談吐中充滿著無意義的句子或粗言穢語。
喜愛使用一些地方的簡稱,(如稱「花園街」為「花街」,「旺角電腦中心」為「旺電」,「潮流特區」為「潮特」。部份亦廣泛流行成為其他香港人的慣用語。)
喜愛使用一些其他香港人不懂的詞語,俗稱潮話,意指潮流人的用語。為香港地道用語的發源地區。
討論話題主要為本地歌曲、衣著、低俗笑話和嘲笑其他社會人士或弱勢社群。
喜愛穿著全身黑色衣物,仿照香港電影古惑仔的造型。
MK人的社會地位
MK人作為社會體系中一個經常被輕視,特別希望被重視的種群,在社會中的作用就像一面鏡子,反映出社會上一些不正常的價值觀。 由於他們標奇立異的行為及裝扮,很容易被社會人士視為浮誇或不正常。由於價值觀的衝突,不少網上與報章的評論也對MK人口誅筆伐,MK人漸漸在社會中被隔離,成為一孤立社群。
反MK主義
香港的主流價值觀不太接受MK主義,而反MK主義就是另一個極端。反MK主義者會認為MK人完全不能接受,MK人任何的舉手投足均被反MK主義者視為厭惡性之行為。尤甚者甚至以符號學作為判斷MK人與非MK人之嚴格介定,如部份反MK主義者聲稱染髮為不能接受之MK行為,或將任何穿耳環之男士均視為MK等。追根究柢MK文化與反MK主義均為社會新舊價值觀不協調所產生的價值觀衝突,社會人士應多加注意以作多方面協調。
造成MK現象的主因
很多人都不能理解為何香港社會存在著這種現象, 大體上來說, 香港位置處於東西方文化的交界處, 這種情況引發了很大的意識衝擊, 有些人認為外來東西(西方文化)比較好、先進, 但更多人傾向選擇維持現有的東西(東方文化), 這結果導致某些人相當不滿, 認為這個社會(大部份人的意願)窒礙了發展, 於是他們就走向極端, 透過極端行為希望社會能接納/認同他們的意見/做法, 但他們的所作所為很感性, 全無理理性可言, 這樣只會令更多人厭惡, 形成一種對立情況MK 是Mong Kok (旺角) 的簡稱。當初只用作名詞,但後來旺角培育出一種獨特的衣著文化,人們就用MK look 作為這文化的別稱,在此MK已演化為一個形容詞。而熱愛這種特別衣著風格,又不理他人恥笑唾罵,堅持MK look著法的人,我們都稱之為------MK 人。
MK look的起源
MK look起源於大約1996年,而(MK look)這專有名詞大概於2000年出現 。亦因為他們的衣服大部份於旺角購買及他們經常在旺角出現,所以我們稱之為MK人。
MK look的出現可包括兩項原因:
第一項:
1997-98喇吧褲(只興了短時間)的興起加上古惑仔電影系列的推波助瀾,令到一眾古惑仔或扮古惑仔的人都著喇吧褲,上身穿絲質反光恤衫,而且例牌扣少3粒鈕,加銀色大皮帶扣,再著對黑色反光皮鞋。而女仔通常著黑色吊帶衫,加喇吧褲及厚底鞋。由於這著法十分out dated,所以他們在人群中十分突出,但係他們又以為自已好型,他們就是MK人始祖。
第二項:
近年興起板look,Hip-Hop look,punk look。有些人想穿這些裝束但沒資金加上不懂得買,所以就在女人街或其他地方買些冒牌或不知名的衫褲。所以他們著出街時好旺角feel。加上有些人想跟潮流卻趕不上,就會穿些不知明衫褲,大家都可能會將他們列為MK人。
這些MK人的特點是:
1) 穿喇叭褲(泛指褲腳遮住全隻鞋者)
2) 染髮或弄一些十分前衛的髮型(例如punk頭)
3) 愛穿黑背心或雞翼袖以顯示自己「大隻」
4) 喜歡偑戴大量飾物,例如耳環、手鍵等,尤其於一些大部分人不會裝飾物的地方,如舌頭、咀唇、肚臍等。
5) 有部分特殊舉動,例如聯群結黨在旺角街頭「啤啤貢」、於街上招搖大擺地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