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島日報報道「我要做Model(模特兒)」,是不少入世未深的中學及大學生夢想,暑假將至,心急找工,往往成為偽冒模特兒公司職員的騙徒獵物。警方發現,騙徒不再直接以模特兒公司名義向受害人詐取金錢,改為彈對方皮膚差須往指定美容院簽合約做美容,被逼花錢做美容,受害人等候多時仍未獲工作,始知受騙。
  求職陷阱多,常見如模特兒騙案、層壓式騙案、倫敦金或空殼貿易公司騙案等,行騙手法全屬新瓶舊酒。

  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總督察郭麗嫻接受訪問時指出,模特兒騙案受害人有男有女,年齡由十多歲至四十多歲,包括中學生、大學生及專業人士等。

  她說,騙徒「講好叻」,「在街上找到目標,訛稱介紹模特兒工作,事主上公司試鏡,話有合適工作,但不會叫比錢簽合約才有工做,訛稱事主皮膚差要美容,即帶到美容院簽合約做美容,價錢有多有少,按能力收。無現金的,騙事主簽卡借錢」。

  郭麗嫻續指,受害人是「做美容,但事後無工作。或者有影相,卻只給二百五十元,那些相全掉入垃圾筒」。個別案件模特兒公司懷疑與美容院串謀,礙於美容院確實有提供服務,受害人認為服務不好,似商業糾紛,令警方有舉證困難。

  至於倫敦金、空殼公司等騙案(表二),騙徒都是在報章上刊登求職廣告請人。受害人上班時被安排做抄寫倫敦金買賣交易單據,做媒的「同事」即游說開戶口投資,由起初報稱有錢賺到蝕錢。高級督察鮑兆銘舉例﹕「去年有一中年女士,愈加愈多(投資),兩星期就蝕了一百萬元。」另「同事」又會叫受害人一齊做「私幫」買賣貨物謀利,最後卻稱蝕錢,更遭公司發現,受害人被「炒魷」收場,公司人去留空。

  利用高回報吸引的層壓式騙案,鮑兆銘提醒,一些會員想藉推銷計畫,再拉人入會賺佣金,可能犯法,「明知計畫是虛假、不可行,還引誘他人加入,可能觸犯串謀訛騙罪。」

  郭麗嫻強調,市民不論「以前幾精明都好,心急搵工就中招」,呼籲提高警覺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iyumie 的頭像
    iyumie

    iyumie的部落格

    iyum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